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韓國舞蹈和建築

舞蹈
 
傳統舞蹈最早是開始於史前時代的宗教儀式。按照部落的不同,有的是用在神壇的祭典; 有的則是集體歌舞娛樂,這樣的歌舞時期逐漸演變至今。在三國時代(57B.C.-A.D.676) 高句麗的古墓中也留下畫有當時人們跳舞舞姿的壁畫。而在高麗時代(918-1392)由國家所舉辦的大型燃燈會(一種佛教的法會)和八關會(向上帝忻願太平盛世的活動)也可看到人們的舞蹈。來到了朝鮮時代(1392-1910)以初、中期的宮中舞蹈和後期的民俗舞蹈為中心。宮中的舞蹈一般是在宮廷中的大型筵席和招待貴賓的晚宴時所跳的,所以大部份是一些讚揚王室的尊嚴、威嚴的內容。舞者的衣服也是以強調華麗為特徵,具代表性的是劍舞、鶴舞、處容舞。而民俗舞蹈則是隨著農業生產的大增、文化的進步而發展。內容多是老百姓生活、感情的表現及對社會的批判。最具代表的是假面舞、山臺假面劇、僧舞、巫俗舞、傀儡戲、太平舞、閑良舞, 避邪舞…等。其中特別又以假面舞和山臺假面劇這樣的舞蹈來諷刺兩班們和僧侶們間的社會階層。而現代的民俗舞蹈則是在1930-1960年間產生的,分為扇子舞、長鼓舞。除此以外還有具意式型態的舞蹈如銅鈸舞、法鼓舞、蝴蝶舞…等佛教意式型態的舞蹈,及孔廟祭禮和宗廟祭禮時的舞蹈。


代表的傳統舞蹈
劍舞: 
共四人,二人一組手持著長刀跳舞。舞蹈的動作強而有力。

假面舞: 
戴著多樣的面具跳舞,有鳳山假面舞、安東假面舞、五廣大假面舞、獅子假面舞…等。

僧舞: 
宗教色彩濃郁的舞蹈。舞者身穿藍色的裙子、白色的短上衣、頭戴白色的官帽。

太平舞: 
忻願太平盛世的舞蹈。節奏很複雜、多元。特別是步伐很多樣。

閑良舞: 
內容是敘述閑良和僧侶兩人誘惑一個女人的故事。閑良指的是遊手好閒的兩班(上流階層人士)。

避邪舞: 
京畿道以南地方的舞蹈。身穿白裙子和短上衣。

長鼓舞: 
肩上背著長鼓跳舞。可以是一人或者多人一起跳。手拿著鼓槌敲擊長鼓,擊出多樣的節拍。並伴隨著輕快的步伐。

扇子舞: 
穿著韓服,手拿著用孔雀羽毛做成的華麗的扇子跳舞。用許多把扇子排列成花、蝴蝶的模樣,非常華麗。

銅鈸舞: 
一種佛教儀式的舞蹈,雙手各拿著銅鈸,互相敲擊。相徵著去除惡運、淨化心靈的意義。

傳統房屋-韓屋
韓屋指的是按韓國傳統建築形式建造的房屋。韓屋的特點是兼顧地形和季節氣候的分佈與結構上。即所說的“背山臨水”,通常韓屋建在後面有山前面有水的地方,而且考慮到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在房間裡設置暖炕(溫突)設施,在結構上採取寬敞過廳的形式,以便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不同地區韓屋的結構也不同,寒冷的北方採取封閉式ㅁ字形結構,而中部和温暖的南方分别採ㄱ和–字形。韓屋還按階層不同分為上流和中下流住宅。


上流住宅
實用性和藝術性兼備的上流住宅,深受儒教思想的影響,根據性別、年齡和身份不同,具體安排也不同。舍廊是男子成人就寢或用餐的地方,裏屋是女子成人和小孩子們居住的地方(偶爾也是夫妻共用之處),下人們住的地方叫行廊,供奉祖先的是祠堂,還有寬敞的大廳。其中裏屋設在最裏面,可以限制女人們出門。孩子們小的時候都住在裏屋,但長到7歲,男孩子則搬到舍廊,而女孩子繼續留在裏屋。上流社會的住宅用瓦作屋頂,因此也成為“瓦房”。


中下層住宅
一般結構簡單,由房間、過廳和廚房組成。最具代表性的是草房(用稻草鋪屋頂),一些地方也用橡樹厚皮或者石片、木片瓦鋪屋頂。而以風多而聞名的濟州島的草屋屋頂上,通常懸掛一些小石頭。


可以欣賞到傳統房屋的觀光名勝


韓屋村
韓屋聚集一處,體驗傳統文化

韓國民俗村南山韓屋村知禮藝術村
安東河回村樂安邑城民俗村城邑民俗村
外岩里民俗村青鶴洞村全州韓屋村
安東民俗村

韓屋的哲學

韓屋體現出韓國人看待人與自然、宇宙觀的哲學思想,而正是這種哲學思想造就了以人為本的環保型建築——韓屋。
  • 宇宙
    古代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正是古代的宇宙觀"天圓地方",韓屋建築裡不難發現這種宇宙觀的影響。重要高大的建築多強調圓形形態,普通的民間建築則廣泛應用四方形的構造。例如,供奉佛像的寺廟或王宮裡使用的是圓形的柱子,而一般民眾住家裡的柱子則是稜角分明。不僅如此,古代人認為臉圓腳方的人類是小宇宙,而人類居住的房屋則是中宇宙,小宇宙在中宇宙裡過日子,構成了古代人心目中的生活。在古代人的宇宙觀裡,宇宙由天、地、人三個要素構成。因此數字3帶有吉祥之意,韓屋的建造規格更以此為標準。此外,反映宇宙萬物產生變化原理的陰陽思想表現在韓屋建築上。韓屋的瓦片以陽性的筒瓦(凸面)和陰性的板瓦(凹面)來強調均衡,人居住的屋子是太陽可以照射的陽宅,房間數則定為奇數。
  • 自然
    韓國人崇尚與自然的調和、重視自然的變化,韓屋建築正是韓國人追求完美居住空間的成果,也是韓國人對風水學的實際應用。所謂風水學是指以腳下之土為基礎,重視自然界中風與水的變化,尋找這種能充分利用水與風的經驗是祖先的智慧結晶。
    穴(혈):地脈中氣與精最集中的地方 
    祖山、宗山(조산、 종산):穴後遠處的青山 
    主山(주산):穴後的高山 
    案山(안산):風水寶地前近處的小山 
    朝山(조산):越過案山的遠處高山 
    明堂(명당):穴前有青龍和白虎守護的風水寶地 
    左青龍(좌청룡):左側的山 
    右白虎(우백호):右側的山 
    內左青龍(내좌청룡):位於左側山內的山 
    內右白虎(내우백호):位於右側山內的山 
    內水口(내수구):水流相匯並由此往外湧流的內側交匯點 
    外水口(외수구):水流相匯並由此往外湧流的外側交匯點
  • 韓屋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身在其中的人心境平和、安寧。即使室內空間狹小,也不會給人壓迫感。究其原因,是因為韓屋重視人體、以人為本,韓屋建築的所有設計、施工均與人體有直接相關,每個空間的大小和佈局都符合人體要求。例如,與廳堂相連的門檻高度與人的肩寬相同,坐在地板上時舉臂就能觸及。此外,以坐為主的房間同以站立為主的廳堂相比高度較低。
  • 家風
    建造房屋之人無不在建築中傾注自己的理想和夢想。韓屋的每個空間入口處都會懸掛寫著家風、家訓的匾額,反映著這個家庭代代相傳特有的氛圍、生活態度以及倫理規範。已有300年歷史的全羅南道求禮郡雲鳥樓便是以「分享」家風而聞名,99間房的規模為兩班貴族住宅之最。雲鳥樓的庫間舍(即儲物倉)前就有一個為了街坊鄰居準備的大米櫃,米櫃上主人刻著「任誰都可以開櫥取米」的字跡,讓貧窮的街坊安心把米拿走。主人還貼心地把米櫃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避免取米人尷尬。
  • 禮儀
    韓國人有一整套行為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情感,而這些系統化的行為就是韓國人的禮儀,韓屋也表現出了韓國人的禮儀。例如,長輩坐在房間裡溫暖的下口(炕頭),晚輩則在上口(炕尾)。這些生活裡的點滴自然而然教會韓國人什麼是長幼有序,以及該如何尊敬長輩。韓屋祠堂裡供奉著先代列祖列宗的牌位,定期祭拜讓子孫後代無形中維護並延續了共同體的秩序。女性生活的內宅位於男性活動區域——舍廊之內,私生活受到嚴格保護。
  • 韓屋的配置

    韓屋與自然的和諧之處更表現在建築物的位置上,韓屋多選擇建築在依山傍水之處,建造時也不會深挖地基,只對地面做些整理、規劃,便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
    • 不對稱
      韓國70%的國土面積為山嶽地區,山雖多卻不險峻。韓屋通常建造在給人安穩感的山腳,規模適中。韓屋的屋頂遠看猶如一座小山,與建築物周圍的環境渾然相融。韓屋為不對稱構造,建築形態與間數均呈現出左右不對等,就像自然界的青山左右也不對稱一樣。在長短、高低自由變化的青山旁,不對稱的韓屋宛若自然界的一部分,與四周環境相互依存。
    • 循環
      韓屋建築依山傍水,常有山間涼爽的空氣流向院子裡燥熱的角落,然後從大廳後牆的窗戶湧出去。被建築物稍稍阻擋的涼爽空氣在穿過窗戶的瞬間聚集成風,通過開敞的房門相互連接,在建築物的各個空間裡循環、流暢。此外,泥土建造的房間和木頭鋪製的廳堂這兩處的溫度也不同。當房門打開時,溫差就會引起內外空氣的循環。韓屋的空間保有其獨立性的同時,又同時自然的循環相通。
    • 秩序
      韓屋的每一處居所都按秩序排列在院子四周。當地勢不平時,人們會活用坡度或填土以確保地勢水平,很少挖土削地。通常重要的建築會被配置於高處,附屬的建築則在低處,以此來區分建築物之間的等級。重要的建築,規模也相對較大,屋頂更高。朝鮮時期上流階層的住宅根據內外有別的思想,對女子使用的「內」部空間和男子活動的「外」部空間進行嚴格區分。位於住宅最深處的內宅便是女子使用的內部空間,而住宅外側的舍廊則是男子的活動空間。古代人的身份制度對建築物排列的方位也有影響,內宅與舍廊是「上」等空間,為兩班貴族(也稱士大夫)使用;行廊舍(也稱門間舍)靠近大門,是奴僕生活的地方,為最「下」等﹔位於中門的行廊舍介於「上」、「下」兩個空間之中,是聽差(即管家)使用的地方。
      ✽聽差:掌管兩班貴族家事的僕人,也就是管家
    • 韓屋的形態
      韓屋形態隨地域位置和氣候而不同。
      在冬天寒冷而漫長的北方地區,四方封閉的「口」字形房屋能有效抵擋冰冷的寒風,保持室內溫度;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地區,韓屋建築主要呈「一」字形,具有良好的通風作用;中部地區的韓屋形態是北方和南方地區的折衷,呈「ㄴ」字形。
      1. 廁所(툇간:退間)
      2. 大廳(대청)
      3. 對房(건넌방:與內房隔大廳相對)
      4. 內房(안방)
      5. 儲藏室(광)
      6. 廚房(부엌)
      7. 大房(큰방)
      8. 房間(방)
      9. 閨房(도정방)
      10. 牛舍(외양간)
      11. 簷廊(툇마루)
      12. 鼎廚間(정주간:位於廚房和房之間,與廚房沒有牆相隔)
      • 北方地區(「口」字形)
        廚房十分寬敞,與鼎廚間相連,室內設有倉庫以及圈養家畜的牛舍。
      • 中部地區(「ㄴ」字形)
        內房與對房間鋪著狹窄的木地板,窗戶數量少,內房與對房間通常設有大廳。
      • 南部地區(「一」字形)
        房間、廳堂和廚房位於同一側,房屋以寬敞的大廳為中心,門窗較多。
      • 韓屋的空間

        韓屋根據功能和用途搭建成獨立的建築物,分成男人與女人的空間、主人與客人的空間、祭祖的空間、風流雅士的空間等相互應。
        • 舍廊(사랑채)
          韓屋由功能和用途不同的獨立建築構成。舍廊是男子的起居室,也是用來接待客人或家中長輩教育子女學習的地方,儒家思想強調男女有別,對等級秩序有著嚴格的規定。舍廊便是這種制度在住宅中的體現,是士大夫們吟詩、撫琴、討論學術問題的文化生活空間。
          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舍廊設於韓屋的東側。
        • 裡屋(안채)
          裡屋是家裡以女主人為首的女性使用的地方,與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連。此外,像出生、臨終這樣的大事也都在裡屋進行。裡屋位於韓屋中心部分光線最充足的內側,掌管家裡的大小事務。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裡屋與舍廊相對,位於韓屋的西側,通常由裡房、內大廳、對房和廚房構成。
        • 祠堂(사당)
          供奉先祖的地方,位於距離大門最遠的內側,即裡屋的內大廳或舍廊後地勢最高之處。通常三年守喪期滿後,會將寫有祖先稱號的牌位供奉在祠堂裡,延續四代人。古代人非常重視祖先,在建房時都會先建祠堂。祠堂和舍廊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兩座建築物通常位於同一方向。
        • 亭子(정자)
          位於景色秀麗、視野開闊處的建築,是獨自或與人共賞美景、修養心性的地方。古時候,書生們坐在涼亭的閣樓中,以溪水聲、風聲和鳥鳴為背景,吟詩作賦、談古論今。亭子建築蘊含著韓國人清廉、簡樸的生活態度和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
        • 廚房(부엌)
          因地熱的緣故,廚房大多建在地勢較低處。火爐兼具取暖和炊事功能,爐上碩大的鐵鍋既是廚房的象徵,也是全家大小溫飽的依託。廚房裡還有從房間延伸出來的閣樓,以及做飯的灶台和擱置碗碟的櫃子。對家中女子來說,廚房有著神秘的力量。她們會在灶臺上擺放井華水(黎明時分打來的井水),以求灶神保佑家人平安。
        • 醬缸臺(장독대)
          醬油、大醬、辣椒醬和泡菜都是韓國人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發酵食品,這些發酵食品是自然與時間巧妙結合的產物,需要放置在有光線照射、通風好的地方。醬缸臺就是為保存這些發酵食品而修築的空間。醬缸臺多位於裡屋的廚房或井邊,稍高於地表的台座確保了良好的通風性。醬缸臺周圍有時還會修砌低矮的圍牆,並安裝邊門。醬缸臺不僅是保存食物的地方,有時也是人們擺放井華水祈福的地方。
        • 院子(마당)
          家裡的公共場所,位於建築中心,是舉辦共同活動的地方。院子是一個即空敞又充實的地方,韓國人並不喜歡把自然照原樣搬進屋構建華麗的景緻。相反,他們習慣直接把自然秀麗的風光當成庭院的一部分,這就是韓國人以自然美景來充實空院的「借景精神」。坐在廳堂中放眼望去,外面的青山綠水無一不是庭院景觀。
        • 韓屋的構造

          韓屋的所有構造與人體都有直接的相關性。房間大小、門的高度、大門的寬度等構造,讓居住在建築裡的人學會謙虛,並懂得內斂。如果說柱、檁、樑是建築的骨架,泥牆就是肉身、門窗則是臉,而屋頂就要算作頭部了,門和窗的模樣當然稱得上是建築物的門面了。
          • 古代韓國人說起常以「九尺長身」或「五尺短軀」來描繪人的身高。這裡使用的長度單位「尺」等於30.303公分,九尺大於270公分,自然為「長身」;而五尺僅有151.5公分,難怪被稱作「短軀」。建造韓屋時通常以五尺為標準,正因為韓屋以人體高度為標準而建造,坐在建築物裡自然就會感到安穩、牢固。
          • 提起韓屋的規模時,常用「99間大房」來形容規模雄偉的富人宅邸,這裡的「間」指得是四根柱子圍起來所形成的最小空間。根據陰陽五行的說法,逝者居住的墳墓為陰宅,活人居住的地方為陽宅。因為古人以奇數為陽,所以建築正面的寬度通常會採用1、3、5、7、9的奇數建構。由此可見,建築物的規模和大小也受陰陽五行的影響。
            宅或舍是擁有房間和廳堂的建築單位。韓屋幾乎很少由單一的六面體構成,大多是由多個被稱為「宅」或「舍」的空間共同組成。
          • 窗是房間空氣循環、接收陽光和觀望外界的媒介。窗的形態以四邊形為主,也有圓窗和半圓窗。按窗框花紋的不同,還可分為細箭門、櫛齒門和花紋門等多種樣式。為了確保良好的採光和通風功能,窗戶上通常只糊上一層紙。和現代窗戶上的玻璃不同,古代的窗紙能讓室內外的空氣保持流通,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採光性,而窗戶設置也以人體為中心。例如,窗戶的大小就由人的身高和肩寬所決定,內室下口(炕頭)的薄窗高度能讓坐著的人剛好將肘部放在上面卻不會感到難受;而當躺在地面時,窗戶的高度卻又剛好能遮蔽院子裡人們的視線。
          • 門是人進出的通道,也是整個建築的關卡。古時候的門不僅是人和物品進出的地方,也被看作福氣和邪氣流通的途徑。所以立春時人們會在門上黏貼「立春大吉」的字幅,或根據需要書寫其他字幅貼在門上。有時,人們會幫門取特定的名字,並製成匾額懸掛起來。韓屋的門按照用途可分成幾個種類,室外的門一般有大門、中門和夾門(副門)。大門位於房屋正面,是代表整個建築的門。住宅的大門中,規格最高的樣式是擎天門,這種門的屋頂比長牆或行廊舍高出許多,因屋頂有沖天之勢而被稱為「擎天門」。方便平時進出的小門則被稱作夾門,中門是連接室內不同領域的通路。大廳設有提拉式的分合門,大廳後側或廚房的出入口則多是厚重的板牆門。
          • 小道、庭園
            韓國畫崇尚留白,以空白的空間來啟發豐富的思想和靈感。這種留白的美感在追求自然美的韓屋中也能找到,小道與園子便是其中代表。小道是連接住宅的媒介空間,如流水般呈狹小、圓滑的曲線狀; 庭園則是住宅內部前後或左右位置附屬的空地,主人常會在這片空地種植花草樹木或蔬菜,增添生活情趣。
          • 基壇
            為避免雨天時雨水四濺、潮氣從地下升起,韓屋建築通常都會在底部用石頭或其他材料堆砌基壇。一般的基壇使用石頭堆砌,有時也使用瓦片和牆磚或兩者的混合物。韓屋的基壇很高,傳統韓屋中上流階層的住宅通常都建在3尺(90公分)-4尺(120公分)高的花崗石基壇上。此外,韓屋基壇的高度還與居住者的社會地位及家族權威成正比。
          • 柱礎石
            柱礎石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同時也能阻隔地表傳來的潮氣。柱礎石多為自然形態,曲面上按照石頭模樣削切的屋柱,與柱子宛若一體。柱礎石有兩種。一種是既牢固又具有樸實美的糙礎石,另一種是對糙礎石進行加工的精礎石。如果使用糙礎石作柱礎石,石頭與柱底接合的部分大都不吻合。因此,工匠們會按照柱礎石表面的模樣對柱底進行名為「Graengyi」(打磨)的加工,這是一種非常精巧的技藝。
          • 支撐屋頂的木製構造
            韓屋的柱子上有著形式多樣的木製構造,功能各異且造型美觀。其中的樑和檁支撐起椽,組成屋頂的骨架。
            • 樑(보)
              「樑」與垂直的屋柱相連,是水平方向上承受屋頂重量的長條形木製構造,最大的一根就叫做大樑。
            • 桁(도리)
              沿建築面橫向支撐椽的木製構造,與樑呈直角。
            • 椽(서까래)
              置於檁上支撐屋頂的木杆,又稱椽木,是構成屋頂瓦面和飛簷的細長木條。
            • 臺工(대공:束柱)
              脊檁支柱,支撐脊檁的短柱。
          • 支撐屋簷的木製構造
            韓屋中支撐起屋簷的木製構造叫「拱包」(即斗拱),簡稱「包」。拱包通過它上面的樑、檁將屋頂的重量合理地分散給屋柱。
          • 屋簷(처마)
            椽子向屋柱外挑出所形成的空間便是屋簷。韓屋的屋簷深,夏季能將太陽從高空中照射下來的強光擋住。炙熱的陽光經屋簷遮擋,在室內形成涼蔭,從而與受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外產生溫差,引起空氣對流。正因此,韓屋在無風的夏日也帶著一絲涼意。冬季將懸掛在半空的太陽光線送進韓屋深處,同時溫炕(地熱)帶來的暖氣為屋簷所阻擋,無法流向室外。將屋簷拉長雖可保持涼爽的室溫,室內卻難免顯得昏暗。因此人們會在院子裡堆放磨砂土,好讓光線通過磨砂土反射到室內。屋簷過長有時會讓建築顯得沉重,曲線的使用卻巧妙地化解了這個問題。韓屋的屋簷從正面看是左右向上翹起的平面曲線,而站在屋簷下則呈現出兩側屋簷向外突出的奇特立體構造。
          • 屋頂(지붕)
            韓屋的美尤其集中在屋頂的曲線。屋頂曲線流暢、形態猶如一隻正在收翅落下的仙鶴,輕盈而生動,與後山的曲線弧度遙相輝映,這種自然的曲線美給人平穩之感。
            • 懸山頂(맞배지붕)
              屋簷向外懸伸於山牆之外,側面牆呈三角形的屋頂。
            • 歇山頂(팔작지붕)
              廡殿頂上置放懸山頂的屋頂樣式,擁有正脊、垂脊和戧脊(垂脊下端折向的屋脊),是最具氣勢也最華麗的屋頂。
            • 廡殿頂(우진각지붕)
              建築四面均有屋頂蓋的屋頂。
            • 攢尖頂(모임지붕)
              脊線彙聚於一點的屋頂,無正脊和垂脊,只有戧脊。根據平面的形態可以分為四角攢尖、六角攢尖和八角攢,多用於亭子和塔等建築。
          • 廳堂(마루)
            介於內室和傍室或者客房與閣樓廳之間,除了連接兩處空間外,還有緩衝作用。使用木頭等材料製造,高於地面,供人行走或安坐。廳堂的表面與地面相離,通風效果好﹔外牆為開放型,在溫暖的南方尤其常見。
            • 簷廊(툇마루)
              位於建築前後或左右最外側的構造,是建築內、外空間的承接處,也是各個房間與大廳之間的通道。
            • 大廳(대청마루)
              大廳指規模大的廳堂,位於建築中央。裡屋的大廳稱為內(大)廳,舍廊的大廳則為舍廊廳,位於各宅的中心。內廳位於裡房和對房之間,是出入這些地方的通道;舍廊廳則是進出客室、對房和閣樓廳的中間通道。
            • 井字廳(우물마루)
              將短木板橫放、長木板豎放所構成的井字形木地板通道,井字廳的構造尤其適用於四季變化明顯、溫差和濕度差異較大的韓國氣候。
            • 閣樓廳(누마루)
              上流住宅中最具權威性的空間,沒有基壇直接建於柱子上。如閣樓般高懸於地面,乾燥而通風。閣樓廳通常位於舍廊一側,夏天掛起門窗便可欣賞四周景緻,冬天關緊門窗則能抵擋寒氣。閣樓廳多為井字廳。
            • 長板廳(장마루)
              以狹長的木板鋪製的通道。
          • 柱子 (기둥)
            承受屋頂重量並將之傳遞給柱礎石的垂直構造,是建築物的骨架。大樑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上承載重量的構造,屋柱則是承受垂直重力的構造。
            • 下寬直柱(민흘림기둥)
              柱頭直徑小於柱腳直徑的柱子,直徑減小的比例不固定。
            • 直柱(직립주)
              柱頭、柱身和柱腳大小一致的柱子
            • 梭柱(凸肚柱) (배흘림기둥)
              柱頭直徑最小、柱身最大,柱腳大於柱頭而小於柱身的柱子。
            • 角柱(각기둥)
              側面成角的柱子,按照角數分為用於一般民宅的四角柱、用於亭子的六角柱和用於華麗建築物的八角柱
          • 牆(담)
            韓屋的圍牆並不限制進出或隔絕內外,而是注重開放與貫通。因此韓屋的圍牆大都低矮,從屋裡便能看到屋外的情景、聽到過路人細微的腳步聲,很少看到有高牆或險牆。韓屋設牆不過是為了區分家裡和家外,圍牆多以泥土、石頭和磚瓦建造,帶有隱約的裝飾,質樸卻不失詩意。普通民居大部分都沒有圍牆或大門,只在房子周圍種了一圈荊條。有些建築就算有個小門,也常開著。
            • 隔牆(샛담)
              屋子裡各宅之間的牆。在強調男女之別的朝鮮時代,為了避免女性在經過男性生活的舍廊時感到不便而修建。
            • 紋牆(꽃담)
              帶有葡萄或花草紋路裝飾,或者刻有福、壽等字樣的牆,這些裝飾蘊含祈願子孫興旺、家庭和睦之意。牆頭上置有瓦片,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散,形態優美。

            韓屋的技術

            韓屋建築以木製材料為主,但各種木製構造之間卻不使用釘子,僅以構件的凹凸在水平、垂直及對角線方向結合與固定。木製構造的榫卯組合 共有數十種變化,能以最少的木材來設置空間,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榫卯結構也包含陰陽五行的原理。
            • 拼合(이음)
              木製構造在同一方向上的接合稱為「拼合」,垂直或傾斜連接稱為「榫接合」。
            • 榫接合(맞춤)
              韓屋是樑、柱接合的木造建築,僅靠柱子這樣的直立構造就能支撐起房屋。即使牆體被打通,只要柱子還在,建築就能穩立不倒。鋸齒榫接合是韓屋最基本的榫接合方式,樑、柱間的接合多採用鋸齒榫接合方式,不使用任何釘子便能撐起整座建築。
            • 溫炕(온돌:地熱)
              傳統韓屋建築中,如果說廳堂是盛夏祛暑的設施,溫炕就是寒冬取暖的設備。這種韓國傳統的取暖方式據說始於史前時期,在爐灶裡生火便可對房間地下的溫炕石進行加熱,進而傳導、複製熱量、使其對流,這是一種具備「傳熱三要素」的科學取暖方法。爐灶裡生火後,熱氣便在炕道中彌漫直到最盡頭的煙道。煙氣冷卻後的煤煙沉澱在煙道底部,乾淨的煙氣則沿著煙囪被排出屋外。
              1. 灶孔(아궁이)
              2. 炕頭石(불목돌)
              3. 炕板石(구들장)
              4. 炕洞(고래)
              5. 煙囪(굴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