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
古代韓國人說起常以「九尺長身」或「五尺短軀」來描繪人的身高。這裡使用的長度單位「尺」等於30.303公分,九尺大於270公分,自然為「長身」;而五尺僅有151.5公分,難怪被稱作「短軀」。建造韓屋時通常以五尺為標準,正因為韓屋以人體高度為標準而建造,坐在建築物裡自然就會感到安穩、牢固。
- 間
提起韓屋的規模時,常用「99間大房」來形容規模雄偉的富人宅邸,這裡的「間」指得是四根柱子圍起來所形成的最小空間。根據陰陽五行的說法,逝者居住的墳墓為陰宅,活人居住的地方為陽宅。因為古人以奇數為陽,所以建築正面的寬度通常會採用1、3、5、7、9的奇數建構。由此可見,建築物的規模和大小也受陰陽五行的影響。
宅或舍是擁有房間和廳堂的建築單位。韓屋幾乎很少由單一的六面體構成,大多是由多個被稱為「宅」或「舍」的空間共同組成。
- 窗
窗是房間空氣循環、接收陽光和觀望外界的媒介。窗的形態以四邊形為主,也有圓窗和半圓窗。按窗框花紋的不同,還可分為細箭門、櫛齒門和花紋門等多種樣式。為了確保良好的採光和通風功能,窗戶上通常只糊上一層紙。和現代窗戶上的玻璃不同,古代的窗紙能讓室內外的空氣保持流通,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採光性,而窗戶設置也以人體為中心。例如,窗戶的大小就由人的身高和肩寬所決定,內室下口(炕頭)的薄窗高度能讓坐著的人剛好將肘部放在上面卻不會感到難受;而當躺在地面時,窗戶的高度卻又剛好能遮蔽院子裡人們的視線。
- 門
門是人進出的通道,也是整個建築的關卡。古時候的門不僅是人和物品進出的地方,也被看作福氣和邪氣流通的途徑。所以立春時人們會在門上黏貼「立春大吉」的字幅,或根據需要書寫其他字幅貼在門上。有時,人們會幫門取特定的名字,並製成匾額懸掛起來。韓屋的門按照用途可分成幾個種類,室外的門一般有大門、中門和夾門(副門)。大門位於房屋正面,是代表整個建築的門。住宅的大門中,規格最高的樣式是擎天門,這種門的屋頂比長牆或行廊舍高出許多,因屋頂有沖天之勢而被稱為「擎天門」。方便平時進出的小門則被稱作夾門,中門是連接室內不同領域的通路。大廳設有提拉式的分合門,大廳後側或廚房的出入口則多是厚重的板牆門。
- 小道、庭園
韓國畫崇尚留白,以空白的空間來啟發豐富的思想和靈感。這種留白的美感在追求自然美的韓屋中也能找到,小道與園子便是其中代表。小道是連接住宅的媒介空間,如流水般呈狹小、圓滑的曲線狀; 庭園則是住宅內部前後或左右位置附屬的空地,主人常會在這片空地種植花草樹木或蔬菜,增添生活情趣。
- 基壇
為避免雨天時雨水四濺、潮氣從地下升起,韓屋建築通常都會在底部用石頭或其他材料堆砌基壇。一般的基壇使用石頭堆砌,有時也使用瓦片和牆磚或兩者的混合物。韓屋的基壇很高,傳統韓屋中上流階層的住宅通常都建在3尺(90公分)-4尺(120公分)高的花崗石基壇上。此外,韓屋基壇的高度還與居住者的社會地位及家族權威成正比。
- 柱礎石
柱礎石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同時也能阻隔地表傳來的潮氣。柱礎石多為自然形態,曲面上按照石頭模樣削切的屋柱,與柱子宛若一體。柱礎石有兩種。一種是既牢固又具有樸實美的糙礎石,另一種是對糙礎石進行加工的精礎石。如果使用糙礎石作柱礎石,石頭與柱底接合的部分大都不吻合。因此,工匠們會按照柱礎石表面的模樣對柱底進行名為「Graengyi」(打磨)的加工,這是一種非常精巧的技藝。
- 支撐屋頂的木製構造
韓屋的柱子上有著形式多樣的木製構造,功能各異且造型美觀。其中的樑和檁支撐起椽,組成屋頂的骨架。
- 樑(보)
「樑」與垂直的屋柱相連,是水平方向上承受屋頂重量的長條形木製構造,最大的一根就叫做大樑。
- 桁(도리)
沿建築面橫向支撐椽的木製構造,與樑呈直角。
- 椽(서까래)
置於檁上支撐屋頂的木杆,又稱椽木,是構成屋頂瓦面和飛簷的細長木條。
- 臺工(대공:束柱)
脊檁支柱,支撐脊檁的短柱。
- 支撐屋簷的木製構造
韓屋中支撐起屋簷的木製構造叫「拱包」(即斗拱),簡稱「包」。拱包通過它上面的樑、檁將屋頂的重量合理地分散給屋柱。
- 屋簷(처마)
椽子向屋柱外挑出所形成的空間便是屋簷。韓屋的屋簷深,夏季能將太陽從高空中照射下來的強光擋住。炙熱的陽光經屋簷遮擋,在室內形成涼蔭,從而與受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外產生溫差,引起空氣對流。正因此,韓屋在無風的夏日也帶著一絲涼意。冬季將懸掛在半空的太陽光線送進韓屋深處,同時溫炕(地熱)帶來的暖氣為屋簷所阻擋,無法流向室外。將屋簷拉長雖可保持涼爽的室溫,室內卻難免顯得昏暗。因此人們會在院子裡堆放磨砂土,好讓光線通過磨砂土反射到室內。屋簷過長有時會讓建築顯得沉重,曲線的使用卻巧妙地化解了這個問題。韓屋的屋簷從正面看是左右向上翹起的平面曲線,而站在屋簷下則呈現出兩側屋簷向外突出的奇特立體構造。
- 屋頂(지붕)
韓屋的美尤其集中在屋頂的曲線。屋頂曲線流暢、形態猶如一隻正在收翅落下的仙鶴,輕盈而生動,與後山的曲線弧度遙相輝映,這種自然的曲線美給人平穩之感。
- 懸山頂(맞배지붕)
屋簷向外懸伸於山牆之外,側面牆呈三角形的屋頂。
- 歇山頂(팔작지붕)
廡殿頂上置放懸山頂的屋頂樣式,擁有正脊、垂脊和戧脊(垂脊下端折向的屋脊),是最具氣勢也最華麗的屋頂。
- 廡殿頂(우진각지붕)
建築四面均有屋頂蓋的屋頂。
- 攢尖頂(모임지붕)
脊線彙聚於一點的屋頂,無正脊和垂脊,只有戧脊。根據平面的形態可以分為四角攢尖、六角攢尖和八角攢,多用於亭子和塔等建築。
- 廳堂(마루)
介於內室和傍室或者客房與閣樓廳之間,除了連接兩處空間外,還有緩衝作用。使用木頭等材料製造,高於地面,供人行走或安坐。廳堂的表面與地面相離,通風效果好﹔外牆為開放型,在溫暖的南方尤其常見。
- 簷廊(툇마루)
位於建築前後或左右最外側的構造,是建築內、外空間的承接處,也是各個房間與大廳之間的通道。
- 大廳(대청마루)
大廳指規模大的廳堂,位於建築中央。裡屋的大廳稱為內(大)廳,舍廊的大廳則為舍廊廳,位於各宅的中心。內廳位於裡房和對房之間,是出入這些地方的通道;舍廊廳則是進出客室、對房和閣樓廳的中間通道。
- 井字廳(우물마루)
將短木板橫放、長木板豎放所構成的井字形木地板通道,井字廳的構造尤其適用於四季變化明顯、溫差和濕度差異較大的韓國氣候。
- 閣樓廳(누마루)
上流住宅中最具權威性的空間,沒有基壇直接建於柱子上。如閣樓般高懸於地面,乾燥而通風。閣樓廳通常位於舍廊一側,夏天掛起門窗便可欣賞四周景緻,冬天關緊門窗則能抵擋寒氣。閣樓廳多為井字廳。
- 長板廳(장마루)
以狹長的木板鋪製的通道。
- 柱子 (기둥)
承受屋頂重量並將之傳遞給柱礎石的垂直構造,是建築物的骨架。大樑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上承載重量的構造,屋柱則是承受垂直重力的構造。
- 下寬直柱(민흘림기둥)
柱頭直徑小於柱腳直徑的柱子,直徑減小的比例不固定。
- 直柱(직립주)
柱頭、柱身和柱腳大小一致的柱子
- 梭柱(凸肚柱) (배흘림기둥)
柱頭直徑最小、柱身最大,柱腳大於柱頭而小於柱身的柱子。
- 角柱(각기둥)
側面成角的柱子,按照角數分為用於一般民宅的四角柱、用於亭子的六角柱和用於華麗建築物的八角柱
- 牆(담)
韓屋的圍牆並不限制進出或隔絕內外,而是注重開放與貫通。因此韓屋的圍牆大都低矮,從屋裡便能看到屋外的情景、聽到過路人細微的腳步聲,很少看到有高牆或險牆。韓屋設牆不過是為了區分家裡和家外,圍牆多以泥土、石頭和磚瓦建造,帶有隱約的裝飾,質樸卻不失詩意。普通民居大部分都沒有圍牆或大門,只在房子周圍種了一圈荊條。有些建築就算有個小門,也常開著。
- 隔牆(샛담)
屋子裡各宅之間的牆。在強調男女之別的朝鮮時代,為了避免女性在經過男性生活的舍廊時感到不便而修建。
- 紋牆(꽃담)
帶有葡萄或花草紋路裝飾,或者刻有福、壽等字樣的牆,這些裝飾蘊含祈願子孫興旺、家庭和睦之意。牆頭上置有瓦片,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散,形態優美。
韓屋的技術
韓屋建築以木製材料為主,但各種木製構造之間卻不使用釘子,僅以構件的凹凸在水平、垂直及對角線方向結合與固定。木製構造的榫卯組合 共有數十種變化,能以最少的木材來設置空間,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榫卯結構也包含陰陽五行的原理。
- 拼合(이음)
木製構造在同一方向上的接合稱為「拼合」,垂直或傾斜連接稱為「榫接合」。
- 榫接合(맞춤)
韓屋是樑、柱接合的木造建築,僅靠柱子這樣的直立構造就能支撐起房屋。即使牆體被打通,只要柱子還在,建築就能穩立不倒。鋸齒榫接合是韓屋最基本的榫接合方式,樑、柱間的接合多採用鋸齒榫接合方式,不使用任何釘子便能撐起整座建築。
- 溫炕(온돌:地熱)
傳統韓屋建築中,如果說廳堂是盛夏祛暑的設施,溫炕就是寒冬取暖的設備。這種韓國傳統的取暖方式據說始於史前時期,在爐灶裡生火便可對房間地下的溫炕石進行加熱,進而傳導、複製熱量、使其對流,這是一種具備「傳熱三要素」的科學取暖方法。爐灶裡生火後,熱氣便在炕道中彌漫直到最盡頭的煙道。煙氣冷卻後的煤煙沉澱在煙道底部,乾淨的煙氣則沿著煙囪被排出屋外。
1. 灶孔(아궁이)
2. 炕頭石(불목돌)
3. 炕板石(구들장)
4. 炕洞(고래)
5. 煙囪(굴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